2014年,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把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生帮扶工作作为服务师生的重中之重,做到了精准帮扶解民困,幸福留守暖生情。 一、精准摸排,完善设施,为帮扶构筑服务体系 (一)摸排帮扶对象信息。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学校均建立了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关爱帮扶台账,形成了边排查边帮扶的管理机制。2014年,我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及台帐8084本,其中高中370人,义务教育段7430人,学前教育284人。各校根据对学生家庭经济情况的摸底调查,按照学生总人数的45—50%的比例确定贫困生人数,建立贫困生库,并录入贫困学生家庭的详细信息。2014年,围绕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要求,我局积极争取政策,筹集资金共971.775万元,完成了对近5000人次贫困生的资助任务。 (二)规范帮扶操作程序。一是建立教职员工“代理家长”制,对留守学生切实做到三个加强:即加强学习辅导、加强生活照料、加强心理疏导,实行“立体式”帮扶。对少数家境、学习、人格发展等方面存在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帮扶方案。二是在贫困资助中,明确规定各校都要成立以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班主任代表、校级领导代表为成员的资助资格评审小组。严格遵守“宣传、申请、评审、公示、上报、认定、发放、审核”的八步操作流程;始终执行“四公开”,即申报条件公开、评审过程公开、资助金额公开、资金发放公开;切实做到“五到位”,即调查摸底到位、档案整理到位、监督核实到位、思想教育到位、长效管理到位。 (三)加强帮扶阵地建设。一是为荆州市留守儿童示范服站绣林小学高标准修建了近4000平方米的寄宿部大楼,新建了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的标准餐厅和近300平方米的大型食堂。二是筹资5000多元为我局结队帮扶的留守儿童服务站——调关镇伯牙口村小学添置图书、体育器材、点读机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并招募了教育局机关所有妇女同志和张金秀、向菊等老师分别为绣林小学和伯牙口小学的“爱心妈妈”。 二、多措并举,真情关爱,让帮扶成为暖心工程 (一)亮点引领,注重实效。一是注重典型引领。市绣林小学通过精细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辅导、多样化的活动,致力于培养留守学生的“三自”精神,即生活上自理、学习上自主和人格上自强。二是兼顾学校发展。我们先后在城南高中、文汇高中、新厂高中设立了国家资助教学班,将学校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教学班,并对这些班级的所有学生实行全额国家资助,帮助这些薄弱学校拓展招生空间,促进学校良性发展。三是创新工作形式。为保证各种帮扶资金能安全、及时发到学生手中,我们探索了“资金集中、管理集中、申报集中、发放集中”的发放管理模式,在荆州市率先推广使用了资助专用银行卡,实行“一人一卡”,杜绝了截留、抵扣受助学生资助金的现象。 (二)三方联动,形成合力。一是抓住家庭这个关键。亲密和谐的亲子关系能够给留守儿童带来精神上的抚慰与支撑。我们一方面搭建家校互动亲子平台,开通校讯通、网络论坛、电话短信服务三大电子信息平台和书信交流实物平台。另一方面,利用每年春季开学召开家长会,教育强化父母的监护责任,引导家长的教育行为,要求他们增加回家的频率,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亲子团聚权。二是用好学校这个阵地。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有关留守帮扶的师资培训,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深入解读该群体的特点,深刻把握留守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别是在寄宿制学校,每个学生寝室都安排一名生活老师和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同寝陪伴,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学校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三是借助社区这个载体。2014年,我们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建南社区建立关爱服务阵地,提供心理辅导、家庭教育指导;培育社区留守家庭互助小组、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吸纳热心村民共同开展关爱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社区归属感。 (三)帮扶育人,齐头并举。一是集中发放育人。每笔帮扶款发放时,我们都要集中组织庄重的发放仪式。借助这个平台,在宣传国家、政府帮扶惠民政策的同时,还注重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受助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二是撰写寄语育人。我们规定每位走访人员都要为帮扶学生撰写励志寄语,不断丰富拓展资助工作内涵。三是开展活动育人。新学期的第一周,各校都要通过开展“励志成长”辩论赛、“志强智达超越自我”演讲赛,做义工、进社区、当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三、深度跟进,持续用力,使帮扶走向常态发展 (一)加大经费投入。2014年,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向荆州市人大、市民政、市慈善总会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筹集资金11.7万元用于帮扶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201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救助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原则,不断提高部门筹资能力,不断拓展工作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多为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关爱工程办实事。 (二)加快帮扶节奏。一是持续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逐步达到硬件齐全、软件配套的目标,使留守学生全部活动都能置于学校老师的监护之下。二是积极探索寄宿之家、托管家园、亲属代管、亲情连线等教育培养模式,加强对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节假日的有效管理。三是定期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并结合石首历史、文化、地域特点,加快编写可读性强、通俗易懂的家庭教育宣传教材,深入街道社区、田间地头开展“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讲活动。 (三)高标完成任务。围绕2015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目标,我们将迅速把农村留守儿童及贫困生关爱工作纳入本单位整体规划,作为2015年重要工作内容,并采取有效工作措施,努力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