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沟市镇中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全体教师上下齐心,工作不论职位高低,党员干部带头共赴疫情防控一线。女教师们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等,书写了一名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志愿请战姐妹花
张秀芳和张永红老师是表姐妹,这次疫情发生后,她们却在不同的地方,志愿加入到疫情的防控工作中。 张秀芳老师的婆家在三叉港村,为避免独居公公的奔波,和家人一起去乡下过春节。“当时,好多乡里人还不知道疫情的凶险,好到处走动。”于是她就成了乡里人的义务讲解员。给乡民讲解病毒知识,这是有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可以通过飞沫、接触传播,所以出门要戴口罩,进门要勤洗手。2月8日,她又成了村部的抗疫志愿者,和村里的干部走村串户,摸排五类人员,给村民量体温。看到有些村民戴口罩的方法不对,她又会耐心的讲解。 她的善意提醒,亲和的语言,给疫情中的人们,带来如春天般的温暖! 张永红老师住在幼儿园后面的居民点,属于马家棚社区管辖。并加入到社区群里,她每天关注着里面的信息。当看到有一个志愿里家里临时有事,她立刻向社区主任报到。并在第二天就加入到志愿者团队里。 每天的工作就是,挨家挨户量体温,作记载。特别是武汉来的单独记在一边。有的家庭如果还有别的需要,如生活的必需品液化气,米,油,盐等,还有些特殊病人(高血压,糖尿病等)要买药的,先记下来。再一起交给代购团。第二天把这些东西给别人送去。周而复始的工作,非常琐碎,但她总是用心完成。

站好最后一班岗
今年,横沟市镇中学将有七个老师退休,陈丽萍和尹淑媛老师,就是其中的两位。 陈丽萍老师年前去了深圳,跟女儿一家过春节,帮忙带半岁大的外孙。她和老公(学校同事)还是报名参加了防控工作。为了兼顾家里,她特别要求社区把他们俩时间错开。

她所在的小区范围大,住户多,进出的人流量也很大。负责登记姓名、楼栋、电话号码及外出事由,还要给每人测量体温。岗亭虽然有椅子,但根本停不下来,片刻休息的时间也没有。一天下来,腿脖子酸痛。回家还得帮助料理家务,通常得十点半才能挨床。 尹淑媛老师离退休仅两个月了,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女婿孙子,住在新沙村公婆家。她除了每天要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还要去村部参加防疫工作,不仅仅是因为老公是村支书记,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党员,主要是她对于病人的痛苦有深切的体会。 2月5日那天,她的二姐被确诊为新冠肺炎,视频里,她看到了二姐的虚弱、痛苦。一方面,她与家人做了最严密的防御措施:不出门、不串户,勤消毒,勤洗手。她确保自己家人无恙之后,毅然申请到村委参加防控工作,做宣传、测体温等等。
抗疫暂别家中娃
“妈妈”、“抱抱”,这是彭丽老师每次出门,两个孩子哭叫的声音。她有一对双胞胎,才2岁零7个月,还只会简单的字句,但很机灵。看到她戴口罩,就知道妈妈要出门了,于是俩丢下玩具就往身边靠。 “我第一次戴口罩,他们很怕,可能以为我是医生。”自从参加村里的联防工作,她每天早上八点就起床了,赶到村部,和其他工作人员听取工作要求,拿好花名册和电子测温计,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家一户的登记,一家一户的行走,测体温,填数字,问情况。 绝大多数人都配合,也有少数人不耐烦的时候,“这就更需要我们耐心的磨嘴皮子了!”说到这里,她总是浅浅一笑,有爱的人总是心生暖意。

候晶晶,是去年才调到横沟市镇中学的年轻教师,家有宝贝五岁半。年前和家人到湖南娄底亲戚家,因为疫情而被滞留在娄底。“我是2月8日参加村部的防控工作的!主要扛大旗!”视频里的她依旧快人快语。 候晶晶老师在横沟市镇中学兼任着政教工作,村里安排她负责宣传,她为此做了许多实际工作:制作宣传横幅,路卡警示标语,带领两个志愿者,在村里做流动宣讲。一天下来,口干舌燥,为了弥补对宝贝儿子的亏欠,她休息片刻,又强打精神,陪儿子玩游戏、讲故事。 其实,在各社区、各村部,还有其他的女教师,辛勤工作的身影: 聪慧、知性的邓红,主动申请加入所住小区的疫情宣传。 心灵、手巧的谭慧君参加新沙村村部宣传巡逻。 勤勉、耐劳的祝红华参加挖口子村村部的摸排测温。 寡言、内秀的彭丽红参加熊家台村的入户测温。 严谨、细致的李艳主动参加南州子的卡口联守。 尽管她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却守护着一方安宁,走在疫情防控最前线。 当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时,她们却敞开大门严阵以待。当大家待在家中围看电视时,她们却走进社区,乡村的每个角落。 她们,在大疫当前的时候,选择了如男人一样的担当,正所谓:抗疫路上何须眉,横中巾帼有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