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沟市新华商务酒店隔离区,我度过了一段难忘而又温暖的隔离生活。短短几天,我由惊恐到淡定,由抗拒到配合,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坚守,我要感谢刘护士长的温暖照顾。”这是近期解除隔离的群众的肺腑之言。他们口中的刘护士长,就是横沟市镇第二人民医院的刘春玲,从2月3日,她志愿到隔离区工作以来,就与外界接触,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 她用专心对待工作。工作开始之前,她和其他的五名同事,进行了防御知识的集训。但她作为护士长,觉得匆匆过耳还不够,又广泛查阅相关知识,针对隔离区情况,整理分列条目:如何消杀毒,如何穿防护服,三区的分隔,饮食卫生等。她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同事负责,更要对隔离者负责。 她安排的工作井井有条:八点,消杀两人组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所有房间、通道、楼梯口,大厅外面;十点,护士两人组进房间测温,并收拾隔离人员的垃圾,按照特殊感染的医疗垃圾规范处理,两层黄色垃圾袋,专用扎带锁扣,挂牌。转运给专门的人员。下午四点,又消毒、测温,发荆州医院的配方、石首中医院袋制的中药液,还有口罩等。整个流程中,每个环节,她都严格把控,并做详细的工作记载。她把每天收集到的隔离者身体情况、测温数据、医用物资使用情况都汇总,上报给防控疫情办公室。 她用真心对待隔离者。隔离者的心态很不一样,有的人被隔离到这里,就忧心自己是不是已感染,从而每天十几遍的问:我是不是得病了?有的人却因为自己没有事,却被村委干部拉到这里,对着医护人员大喊:我又没得病,干什么把我关到这里。还有一些人,觉得这里,好吃好喝的住着,自己又没事,总想跑出来溜溜。针对这些情况,她就把这些隔离者建了一个微信群,取名叫:“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她在群里安抚大家的情绪,告诉他们隔离期间,生活上的需求,身体上的不适,都可以跟我们工作人员提出,会及时跟你们解决。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月12日,熊家台有村民一家来此隔离,大女儿上小学,小儿子才一岁多。因为走得匆忙,大女儿的学习用具都没带来,“线上听课”听不了,刘春玲知道后,问了当教师的朋友,了解“线上听课”的方法,转告给她,并为她送去本子和笔。小儿太小,吵闹不休,母亲烦躁,终日抱怨。刘春玲总是不厌其烦进行疏导。有的隔离者想家,她总是通过各种办法,跟他们的亲人取得联系,关照他们经常视频联系。有一天晚上八点多了,有个母亲吵着要去石首,看生病的儿子。刘春玲当即向上级请示,又拿着电话,不停的跟她做工作,一直到十一点多,后来跟儿子联系上,听得儿子病情稳定,才放心。

隔离房间灯管坏了,厕所马桶堵了,板蓝根药品少了,高血压丸子没了,都会招来他们的抱怨,但刘春玲总是第一时间通知修理,不能及时处理的,就自己亲自解决;隔离者咳嗽了,牙齿疼了,肚子不舒服了,还有小孩子便秘了,她总是要给他们配送药品,在群里告知吃药的方法和剂量等,这种突发性的状况特别多。 在她看来,这些隔离者多生活在农村,自由自在惯了,加上对病毒的认识不够,说话做事随性而来,但只要我们一颗真心对待,他们是会配合的。 她用慈心对待同事。与她同来的两位护士,都是九零后,与自己儿子年龄相仿。在这非常时刻,她作为长辈,工作中,她有责任好好照顾她们。 每一次,她都很紧张她们的穿戴:守在她们的对面,看他们穿隔离防护服是不是规范,需要的东西严格按规范递送,出来脱隔离服时,又紧盯着要求她们规范脱下。她们进清洁区吃饭的时候,督促她们重新全身消毒。 对于同事们的工作服,防护服,她总是亲自消毒。防护服,每个人只有一件,要消毒后循环使用。她说:别人做不放心,我到底是学护士专业的嘛。每次消毒,工作服和防护服分别存放,分别消毒,常常要用紫外线灯照,一照就是一个小时。所以中午时间不能休息。到了下午五点后,这些消毒工作还要做一遍。 身在隔离区,不能外出。为了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在工作清闲时,回带着他们做做健身操。虽然有轮流值班,但多数时候,就安排自己值守,只为年轻人能有充足的睡眠。 隔离区,是政府为了抗疫所做的防控措施,虽然它隔离了身体,却隔离不了爱心,这里的温情每天都在上演,只因为有像刘春玲这样的爱心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