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爽英姿测温枪,检查记录卡口忙。巡逻纠察战疫情,巾帼园丁筑屏障。在大垸教育驻黄金楼村志愿者抗疫服务队,活跃着一支21名女教师组成的战疫娘子军,她们来自全镇各中小学、幼儿园和城区学校,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26岁。在战疫一线,她们舍小家、为大家、迎风雨、战疫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党员我先上”,这是疫情爆发时刘禹华的请战,作为大垸镇中心幼儿园副园长,她深知身上不但肩负园区疫情防控,还肩负着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面对来势迅猛的新冠肺炎疫情,刘禹华闻令而动,带领全园教职工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为了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刘禹华用微信组织教职工学习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知识和市局文件,带领教职工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她的身影穿梭在集镇各个角落。在她的带领下,园所消毒杀菌、防控值班安排、幼儿健康统计、家园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自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以来,她每天和教职工一同上街劝导,提醒群众不出门,不聚众,不扎堆,不窜门,勤洗手,多通风,居家隔离保安康!2月9日,刘禹华在巡逻时发现一对夫妇行色匆匆,便急忙上前询问,得知他们准备去卫生院买药后,刘禹华劝导他们,“疫情期间去卫生院是非常危险的,买药可以到社区去登记,社区会安排人统一购买送药上门。”经过刘禹华一番劝说,夫妇二人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为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一直坚守在防控第一线。生活中的刘禹华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性,儿子正读高三,爱人在本地一家药材公司打零工,虽然她收入不高,但她积极响应市局号召,带头捐款300元,在她的感染下,园所教师踊跃捐款,就连工资微薄的代课教师也不甘落后,积极捐款、表达爱心。 疫魔无情人有情。面对突然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刘禹华选择舍小家为大家,与一线抗疫人员并肩作战,为人民群众筑起了一道平安健康防线,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这都是点小事
值守卡口,曙光初照;巾帼园丁,英姿飒爽。一大早,大垸镇中心幼儿园守卡小分队三人小组已经到达黄金剅村卡口检查站。戴好口罩、配上手套,穿好防护服、佩上红袖章,“陈霞,你负责登记出卡车辆,姚利平,你负责测量所有过往人员体温,我负责进卡人员登记”。分工完毕,三人迅速就位,严阵以待! “咦,今天全都是女同志啊?”镇指挥部驻守卡口的李艳平主任问道。 “是的!”我们相视一笑,“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您好,请出示您的通行证、健康证。” “请问您的姓名?电话号码?身份证号?” “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您一行多少人?” 陈霞面带微笑,轻声询问着,手中的笔也没有停过。 “请开车窗,测量体温!”姚利平老师微笑着说。她从车门左边开始为随车人员测量体温,然后报给陈霞老师做好登记。 这是卡口值守的一个场景,配合是那么默契、秩序是那么井然。位于省道220的黄金楼卡口是大垸镇的东大门门,过往车辆和行人较多,交通管控压力很大,但值守女兵们没有丝毫懈怠,认真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连续5个小时的值班期间,她们很少有空休息,甚至来不及喝上一口水。 镇中心幼儿园教师陈霞,她虽不是党员,但作为幼儿园的中层干部,她积极响应号召,与丈夫李建发义无反顾的加入志愿者行列,夫妻两人并肩作战。从1月28日开始至今,全身心的战斗在抗疫一线。她公爹去世多年,公婆身体不好,还有个未满7岁的儿子需要人照顾。疫情当前,她们把家中的一切事务都交由她生病的公婆承担了,非常时期,家中的祖孙俩经常“断粮”,当邻居得知想要帮忙时,陈霞老师总是说“没事,这都是点小事。”她除了当志愿者,还肩挑起幼儿园的值班及收集师幼健康信息任务,至今一直没有下过火线。危难时刻,她们夫妻二人迎难而上、勇于担当,践行着大垸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照顾
“各位乡亲们好,我是移民小区物资代购员刘静,我们定点采购超市是中百超市,采购的是生活急需品。需要采购物资的乡亲们请于21日上午下单,把姓名、电话、门牌号也写上,23号送货!”这是黄金楼移民小区物资代购群发布的一条信息,群主刘静是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明德小学教务主任、驻黄金楼村防控志愿者。 黄金楼移民小区现有居民155户、631人,分别来自北碾园艺站、箢子口街道和黄金楼村3个村民小组,住户人数多、情况复杂。随着居家隔离时间的推移,众多居民家里的囤货几乎清空。为落实“关门闭户”的防控工作要求,解决居民生活物资采购困难,镇村指挥部决定实施物资代购。得知村部人手紧缺的消息后,作为志愿者的刘静老师主动请缨,承担起了代购员工作,并迅速组建了微信群。 消息一发出,群里立刻炸开了花,大家争先恐后,你一言我一语的争相询问有没有自己需要的物品。 @采购员“有没有文具类的买?” @采购员“水果有没有?” “中百超市有的就可以买。” @采购员“今天就可以下单吗?” “21号下单23号送货。” @采购员“零食可以采购吗?” “采购生活急需品。” @采购员“有没有小孩吃的这个药,有就买2盒?” “药要到黄金楼村部或者卫生院买”...... 面对居民们急切的采购需求,刘静老师总是耐心回应,她首先就什么是生活急需品给大家做了讲解,然后对采购流程作了安排,在刘静老师有条不紊的布置下,155户居民生活必需品代购正有序进行着。 代购生活物资的工作,涉及柴米油盐酱醋茶诸类物资,品类繁多、数量各异,接收订单、汇总报店、发送货物、计算货款,收货款、打电话、回信息.....刘静老师经常忙得脚不点地,很少顾家。她们夫妻二人都是志愿者,坚守在防控一线,轮班休息时,还要忙于所在学校的网络教学组织和个人的学科教学、作业批阅、家校沟通等工作,她的两个女儿,大的读三年级,小的上幼儿园,父母身体不好,去年均动过手术,可他们无法照顾老人孩子。她说,“大女儿很乖,会帮忙照顾妹妹!现在,有更多的人需要我们照顾!”她们的不辞辛劳和真诚奉献,解决了群众生活必需品供应“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确保了小区居民生活无忧、安心宅家、健康平安! 在这支娘子军里,还有花甲之年的陈春莲、年过半百的陈美华、抗疫网教兼顾的何群霞、省招教师王亚倩、代课教师李萍......她们用柔弱的身躯顽强阻挡着疫魔的侵蚀,构筑起一道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平安的坚实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