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男女平等的价值观,使之大众化,进而变成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普遍认同的价值目标和自觉践行的价值取向,准确把握男女平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是关键。
1、关于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看待和处理个人、他人、家庭及社会的各类事务时所表现出的认知、判断和看法,是人们处理事情、判断对错、选择取舍的价值标准,也是深藏于内心的准绳,常常表现为人们的是非观、善恶观、荣辱观等。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价值基础,是人们向往、追求、拥护、反对、舍弃什么的观念、思想、态度的总和,常常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价值尺度、价值原则、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价值观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形成的,而且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同时,价值观又会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又具有历史性和可变性。男女两性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关系。关于怎样看待、评价、规制两性关系,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态度和观点,其总和构成了不同的性别价值观。
2、关于男女平等男女平等是指男女两性作为人的尊严、权利、机会及责任等方面的平等,是在承认和尊重男女生理差异基础上,主张男女在社会层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与责任,在人格和精神层面享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这里包括三层涵义:一是承认和尊重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我们所主张的男女平等绝不是否认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而是在承认和尊重男女两性的生理差异的基础上,主张社会层面的权利、机会及责任平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宣传的“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女同志也能办到”,正是从社会层面倡导男女平等。但一些人对此有误解,以为男女事事处处都要一样,社会上也出现过一些忽视男女生理差异、主张绝对平等的极端现象,例如,在一些重体力劳动中,有的人主张女性以“铁姑娘”的精神与男性承担同样的任务等等。近年来,社会上又出现另一种极端现象,即过度夸大男女的生理差异的极端现象,将女性生育等生理特点视为弱点,在招聘录用中拒绝女性,侵犯女性的劳动就业权利。这两种对待男女生理差异的极端态度都是不可取的。二是男女两性作为社会人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与责任。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社会中的男女两性应作为平等的人予以尊重和对待,而不应该存在基于性别的偏见和歧视。这里,权利的平等是基础,国家的各项法律政策应保障男女的平等权利。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为了实现平等权利,还必须要有平等的机会,创造平等的条件。只有具体地考察男女两性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否具有平等的参与权利和不依性别而改变的平等参与机会,才能将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落实到法律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三是在精神层面男女两性具有平等的人格、价值和尊严。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还具有精神属性。男女两性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不是依附于他人的附属体。封建文化观念中常常强调女性依附于男性,主张“夫唱妇随”、“夫贵妻荣”,忽视女性的主体性,贬低女性发展的价值。这样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阻碍女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依附于男性的妇女常常失去作为独立、自主的人的发展机会,甚至最后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婚姻和家庭。因此,将男女两性看作独立、自主的人,主张男女两性人格、尊严、价值的平等,对于深刻理解男女平等至关重要。
3、男女平等价值观男女平等价值观是主张男女两性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平等相待、和谐相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主张男女两性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价值观常常表现在人们看待和处理个人、他人、家庭及社会各类事物所持的态度和行为之中,也就是当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涉及男女两性人格、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及责任时,人们所表现出的认知、判断和看法,是人们处理家庭和社会中的男女两性关系、判断对错、选择取舍的价值标准和道德准绳。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持男女平等价值观的夫妻往往会表现出相互尊重、相亲相爱、相互支持,共同商议决策家庭事务,共同孝敬双方的父母,共同养育子女,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相反,父权、夫权思想严重的人则不尊重妇女和女孩的权利,或在接受教育、继承财产等方面限制或剥夺女性的权利,或将家务劳动、子女养育和照料老人完全视为女性的责任,或动辄打骂、羞辱配偶、孩子和老人,甚至长期实施家庭暴力或至严重后果等等。再如,在工作单位中,持男女平等价值观的领导,会更加公正地鼓励男女员工的职业发展,在招聘、任用员工时会更客观地评价其工作能力,重视营造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良好环境。相反,缺乏男女平等价值观的领导,可能固执己见地表现出对某一性别的偏见,而忽略对工作能力、业绩等方面客观公正的考察,甚至制定出男女不平等的管理规定。又如,在社会上,持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人,在涉及人的人格、尊严、价值,发展权利和机会时会谨言慎行,发表公正客观的言论,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相反,缺乏男女平等价值观的人,特别是具有严重重男轻女思想的人,可能随意发表侵犯女性人格尊严的言论,忽视公民在促进男女平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甚至做出侵犯妇女、女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可见,树立男女平等价值观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男女两性的价值,公正评价男女两性的能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家庭和社会氛围。 |